目录/提纲:……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与促进脱贫群众增收的重大意义
(一)从战略全局高度,把握防止返贫工作的政治属性
(二)以人民为中心,认清促进脱贫群众增收的现实紧迫性
二、聚焦关键环节,精准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各项举措
(一)健全监测机制,确保风险排查“早发现”
一是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二是拓宽监测信息渠道
(二)强化分类帮扶,确保风险处置“快准稳”
一是建立帮扶政策清单
二是完善风险消除机制
三、坚持多措并举,全面拓宽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渠道
(一)做强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增收基础
一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二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二)强化就业帮扶,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一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二是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四、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一)压实工作责任,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一是强化党政主体责任
二是凝聚部门工作合力
(二)强化监督考核,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加强常态化监督检查
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
在全市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暨脱贫群众增收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暨脱贫群众增收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决策部署,全面
总结我市前期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的具体举措,推动
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市落地见效。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乡村振兴工作的负责同志,市乡村振兴局、发改委、
财政局、农业
农村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代表。刚才,*县、*区、*乡(镇)和市乡村振兴局分别作了
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既总结了成功经验,也剖析了存在问题,提出的下一步
工作计划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与促进脱贫群众增收的重大意义
(一)从战略全局高度,把握防止返贫工作的政治属性
脱贫攻坚成果来之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72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
二、聚焦关键环节,精准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各项举措
(一)健全监测机制,确保风险排查“早发现”
一是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市智慧防贫系统”平台作用,整合民政、医保、教育、农业农村等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建立覆盖万户万人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因病、因学、因灾等风险因素的实时预警。截至2025年6月,该系统已累计发出预警信息条,成功识别风险户户,其中户通过及时干预消除了返贫风险。以区为例,他们将系统预警与网格员排查相结合,建立“区级统筹、乡镇落实、村级走访”的三级联动机制,每月组织名网格员对个自然村开展全覆盖排查,2024年全年共发现并处置风险隐患*起,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
二是拓宽监测信息渠道。除系统预警外,要畅通群众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数据比对等多条渠道,建立“线上+线下”立体监测网络。线上通过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开设“防返贫申报”专栏,线下在各村(社区)设立申报热线和意见箱,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反馈。如县在2025年第一季度通过群众自主申报发现户因养殖亏损导致收入骤减的家庭,及时启动帮扶机制,协调金融机构提供贴息贷款万元,帮助其恢复生产,目前这些家庭月均收入已恢复至元以上。
(二)强化分类帮扶,确保风险处置“快准稳”
一是建立帮扶政策清单。根据风险类型和程度,将脱贫群众分为“产业扶持类”“就业帮扶类”“社会救助类”等大类,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出台产业奖补、就业培训、医疗救助等帮扶政策项,惠及脱贫群众万人次。以产业扶持为例,对有劳动能力的户脱贫家庭,每户每年给予最高元的生产类到户奖补,2024年共发放奖补资金万元,带动户均年增收元;对无劳动能力的户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均保障标准从2020年的元/月提高至2024年的元/月。
二是完善风险消除机制。建立“帮扶—评估—消除—跟踪”闭环管理流程,对已消除风险的家庭,每季度开展一次“回头看”,重点监测收入变化、政策落实等情况,防止风险反弹。县创新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台账,对红色(高风险)家庭每月走访一次,黄色(中风险)每两月走访一次,蓝色(低风险)每季度走访一次,2024年共跟踪回访户,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个。如村脱贫户王某,在2024年5月风险消除后,因秋季农作物受灾再次出现收入下滑,通过跟踪回访及时发现并给予*元临时救助,帮助其渡过难关。
三、坚持多措并举,全面拓宽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渠道
(一)做强特色产业,夯实产业增收基础
一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立足各县(区)资源禀赋,重点发展*、、等特色产业,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截至2025年,全市已建成特色产业基地个,带动脱贫群众万户,户均年增收元。以县苹果产业为例,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建设冷链物流园、开发深加工产品,2024年苹果种植面积达万亩,年产量万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亿元,带动户脱贫家庭户均年增收*元。
二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脱贫户”等模式,引导经营主体与脱贫群众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现有家龙头企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产业帮扶,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万脱贫群众增收。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个村的脱贫户签订蔬菜收购协议,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并保价回收,2024年带动每户年均增收元,同时吸纳名脱贫劳动力在基地务工,月均工资达元。
(二)强化就业帮扶,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一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围绕市场需求和脱贫劳动力意愿,开展家政服务、电工、焊工等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2024年全市共开展培训期,培训脱贫劳动力万人次,其中*%实现就业,人均月工资达元。区创新“培训+就业”一站 ……(未完,全文共3864字,当前仅显示203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在全市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暨脱贫群众增收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