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农业农村工作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基础工程
(二)农业农村工作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
(三)农业农村工作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
二、总结工作成效,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现代农业体系逐步完善
(二)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显著改善
(三)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聚焦问题短板,清醒认识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农业产业层级有待提升,现代化水平不足
(二)乡村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基础设施薄弱
(三)农民增收渠道有限,内生动力不足
四、锚定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产业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聚焦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聚焦农民增收,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五、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农业农村工作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
(三)完善考核机制,严格督导问效
(四)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发展合力
……
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
总结全市农业
农村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乡村振兴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乡镇和村代表。刚才,*县、*区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农村“三资”管理等工作作了
汇报发言,讲得很具体、很到位,提出的思路和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农业农村工作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基础工程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稳定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00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500万吨以上,蔬菜产量达1200万吨,肉蛋奶总产量达150万吨,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以县为例,该县2024年粮食种植面积120万亩,总产量65万吨,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13%,同时发展设施蔬菜20万亩,年产蔬菜100万吨,通过“农超对接”模式,保障了市50%的蔬菜供应。从经济贡献看,农业农村领域吸纳就业人口达200万人,占全市就业总人口的40%,其中*区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5万人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同比增长8.5%,社会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123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6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区高标准农田亩均增产1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农场通过智慧农业系统,实现小麦亩均增产20%,农药使用量减少15%。
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蔬菜产业形成“设施蔬菜+露地菜”协同发展格局,2024年设施蔬菜面积200万亩,产量1000万吨,*县“*蔬菜”品牌价值达50亿元。畜禽产业规模化养殖率达80%,*集团年出栏生猪100万头,带动5000户养殖户增收。水产养殖面积50万亩,产量30万吨,*县黄河鲤鱼养殖规模达10万亩,年产值20亿元,成为全国知名的黄河鲤鱼养殖基地。
(二)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显著改善
和美乡村建设成效突出。2024年,全市投入资金50亿元,重点打造100个和美乡村示范村,*村通过“三清一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拆除乱搭乱建1000处,绿化村庄500亩,建成文化广场10处,村民满意度达95%。*区实施“五化”工程(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2024年改造农村道路200公里,栽植苗木10万株,安装路灯5000盏,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三资”管理规范有序。全市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00%的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02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0亿元,其中收入超100万元的村达200个。*县建立“三资”管理智慧平台,实现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数字化管理,2024年为村集体增收1亿元,减少村级债务5000万元。*镇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1万亩耕地集中经营,村集体年增收100万元,农民每亩增收500元。
(三)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同比增长8.5%,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比达45%,经营性收入占比达35%,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占比达20%。*县通过发展电商产业,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其中电商相关收入占比达30%,*村村民通过直播带货,户均年增收5万元。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同比增长10%,100%的脱贫村通硬化路、通动力电、通4G网络。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00个,带动脱贫人口就业1万人,县产业园吸纳200名脱贫人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万人,落实帮扶措施2万条,实现“应帮尽帮、动态清零”。
三、聚焦问题短板,清醒认识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农业产业层级有待提升,现代化水平不足
农业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低。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其中精深加工占比不足30%。县蔬菜产业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深加工产品占比仅10%,附加值较低,而市蔬菜深加工产品占比达40%,差距明显。农业品牌影响力不足,全市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仅50个,*蔬菜、*禽蛋等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弱,农产品售价较同类品牌低10%-20%。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5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仅30家,*市为100家。种业创新滞后,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不足40%,蔬菜种苗70%依赖外地引进,县番茄种苗年需求量1亿株,其中80%从市引进,成本较高。农业数字化水平低,智慧农业应用率仅20%,*农场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种植,而全市多数农户仍采用传统种植方式,生产效率低下。
(二)乡村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基础设施薄弱
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明显。农村公路中三级以下公路占比达70%,*镇农村公路年久失修,破损率达30%,影响农产品运输。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低,*县仍有20个村使用浅层地下水,水质不达标,而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快递网点覆盖率仅60%,*村村民寄递农产品需到10公里外的乡镇网点,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村教育资源短缺,*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缺口达500人,师生比为1:25,高于城区1:20的比例。农村医疗服务能力薄弱,乡镇卫生院高级职称医师占比仅10%,*镇卫生院缺少CT等大型医疗设备,90%的重病患者需转诊至城区医院。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全市农村养老机构床位仅1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15张,低于城区30张的水平。
(三)农民增收渠道有限,内生动力不足
经营性收入增长乏力。受市场价格波动和生产成本上升影响,2024年全市农民家庭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3%,增幅较2020年下降5个百分点。*县小麦亩均净利润300元,较2020年下降20%,主要原因是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价格上涨15%,而小麦收购价仅上涨5%。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弱,*村2024年因蔬菜价格下跌,菜农人均损失2000元,缺乏有效的价格保险和期货工具对冲风险。
工资性收入增长放缓。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2024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同比增长2%,增幅较2020年下降3个百分点。*区建筑业吸纳农村劳动力10万人,2024年因房地产市场低迷,就业人数减少1万人,人均工资下降5%。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低,初中以下学历占比达60%,难以适应新兴产业就业需求,*县电子厂招聘技术工人,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不足30%。
四、锚定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产业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稳定粮食生产,筑牢安全底线
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达520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50万亩,2025年累计达650万亩,*区要率先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推广绿色高效技术,2025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病虫害绿色防控率达50%,*县要打造10万亩“吨半粮”示范区,亩均产量达750公斤。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025年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800万亩,确保粮食安全。
2.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发展质效
蔬菜产业实施“提质增效工程”,2025年设施蔬菜面积达220万亩,产量1100万吨,*县要建设50万亩绿色蔬菜基地,打造“*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60亿元 ……(未完,全文共7514字,当前仅显示346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