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路径的文献综述
二、两种财政制度模式及中国财政制度模式界定
三、中国财政制度模式产生基础
四、自上而下纵向财政制度模式与公共服务不均等
五、建立自下而上的财政制度模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自下而上财政制度模式框架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二)推行自下而上的财政制度模式的现实基础
……
论文: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制度模式探悉
摘要: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件和难点而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因为
财政问题本身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必须从政治、经济发展的背景和历史的视野来把握,因此,本文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突破了单纯从财政收支领域、以收入—成本为主要工具的分析苑囿,而从历史和逻辑的视角分析两种不同的财政制度模式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的关系,认为,自上而下的纵向财政制度模式是我国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根本原因,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是建立自下而上的财政制度模式,并对这一模式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财政制度模式
Analysis on the mode of fiscal system to realize public reserve equalization
Abstract: As the basic and difficult element of the harmony society, the public reserve equalization has become a focus issue. We believe that public finance is not only an economy but also politics and history phenomenon, and it is impotent to analysis i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98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和原因(刘尚希,李敏,2006;贾康,2006)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三个方面。
西方财政学中并没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在那里,与此概念相近的是财政均等化(fiscal equalization),关于实现财政均等化的路径,西方财政学提供了两个思路。
1.财政分权的思路。第一代分权理论认为地方政府享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因此可以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Hayek, 1945),地区间竞争有利于居民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居住地,从而提高福利水平(Tiebout, 1956)。马斯格雷夫(1959)从财政的职能出发,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Buchannan(1965)的俱乐部模型勾画出了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标尺效应(Besleyand and Case,1995; Baicker 2005)、权力制衡(Martinez-Vazquez and McNab,2003)观点认为分权经济下政府部门之间的竞争能够提高政府运作效率,防止滥用权力。第二代分权理论借助新厂商理论,从分权对地方政府的激励角度出发,发现分权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Montinola, Qian and Weingast,1995; Qian and Weingast,1996, 1997;Jin, Qian和Weingast,2005)。
2.从转移支付的角度。西方财政学中,转移支付被认为是解决区域性财政能力非均等化的应对措施(Masgrave,1959),通过一定的计量模型分析转移支付对均衡区域间财政均等化能力的效果历来是西方财政学研究的热点,新近的研究如Shin and Ha (1998)论证了转移支付制度对韩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Brodjonegoro and Martinez-Vasquez (2002)考察了印度尼西亚转移支付制度的结构和绩效,强调了扩大地方政府收入自主权的重要性;Rao, Bird and Litvack (1998)通过对越南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回归分析,证明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积极作用;Anwar Shah(2005)探讨不同类型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提出完善中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建议;Sally Wallace(2005)结合哈萨克斯坦的实践,提出了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
我们认为,国内当前关于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表现和成因、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和对策的研究成果着重于政策和建议的角度,还未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并且,从收入差别和城乡差距以及地区差距角度寻求公共服务不均等的根源颠倒了因果关系,事实上,由于公共服务(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基本卫生保健、基本社会保障)的不均等导致了生存能力的不同,是造成城乡差别、地区差距和收入差别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构造一个均等化公共服务财政体系协调上述不均等关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路径。
西方财政学中关于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角度的研究显然分属于两个不同层次。分权理论重在分析分权的价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这一价值的一个具体体现。我国的财政分权与联邦式分权存在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财政分权的推进过程却伴随着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不断恶化的后果,这与西方财政分权的结果迥然相异。因此,从分权角度分析中国的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必须认识到西方分权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就是成熟的联邦制度,这其中包含了地方自治和民主政体的政治基础,这与我国单一政治制度下的财政分权有严格的区别。
其次,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世界范围较为普遍的专门制度,是以地区公共服务横向均等化为目的,西方学界研究转移支付制度,仅仅针对区域横向公共服务不均等而言,事实上,实施完善的公共财政的国家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依赖于整体财政制度,转移支付制度仅仅是作为一项补充。单纯寄望于用转移支付制度解决我国包含了城乡差别、区域差距等多类型公共服务不均等显然是不现实的。
财政问题本身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不仅仅是单纯的收入支出问题,“每个社会问题,实际上还有每个经济问题,说到底都是财政问题”[ 转引自[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译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87页。]。因此,研究财政问题必须突破以成本—收益为基本分析方法的经济学范畴,以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历史的视野来把握,才能发现所研究对象的内在逻辑。本文正是本着这样的方法观来剖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问题。
二、两种财政制度模式及中国财政制度模式界定
财政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在整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体系中,财政制度是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是面对政治上的主要矛盾主动选择的结果。从世界范围来看,由财政制度在调整财政关系角度划分,财政制度的安排有两种模式,一是以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委托代理形成的纵向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在决策程序上是由上而下的;二是从公众、公众代表机构到政府的横向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横向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在决策程序上是以基层决策为主自下而上的。
我国当前的财政_度总体上属于自上而下的纵向制度安排。这种财 ……(未完,全文共11654字,当前仅显示277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论文: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制度模式探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