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范文专题,第5082页
- 2013年6月5日□ 真伪手稿带给我们的启示:读《光明之城》一书
《光明之城》由意大利人雅各•德安科纳所著,著书时间被一些人认为是在十三世纪后期。英国人大卫•塞尔本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现这部手稿,并将其翻译成英文。该书最终于1997年在英国得以出版。然而,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书中所载的雅各到达中国的时间比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意大利人马可R...
- 2013年6月5日□ 试论新博物馆运动理念下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再生性
回顾历史不难发从传统博物馆到现代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发展是一个从私人性质的陈列空间走向对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其形式也由最早的储藏室发展为融合陈列馆、库房、研究室、办公室、观众休息区、餐厅、观众活动室、报告厅、纪念品商店等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空间。博物馆建筑空间经历了规模上的扩大,功能上的细分,以及形式上的延...
- 2013年6月5日□ 知识与信仰的关系
康德对于知识与信仰的关系,一个重要的核心思想为“我不得不扬弃知识,以便为信念腾出地盘。”康德的原文本为Glaube,李秋零本将之译为了信念。经过俞老师上课的讲解,我们已经认识此处的翻译值得推敲,毕竟信仰与信念还是存在差异的。信念是对于一套理论的相信,也可以用在知识之上;而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正是...
- 2013年6月5日□ 试析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当代青年责任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普遍共识。曾几何时,为了发展经济,提升现代化水平,人类社会的疯狂发展给文化遗产带来一场灭顶之灾。但当人类开始反思之后,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价值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带来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首先,文化遗产...
- 2013年6月5日□ 有关三个问题的看法
本学期非常有幸选上了高蒙河老师的考古与人类这一课程。通过课堂的学习,我了解了许多关于考古学的理论知识,也更加真切的认识到了考古这个略显神秘的学科。与此同时,通过上课高老师的言传身教,我也明白了很多关于考古的原则性精神。或许,相比于那些更多用于开拓涉猎的技术性的知识,这些原则性的精神对于我这个非考古专...
- 2013年6月5日□ 浅论中医药现代化的必要性、问题及途径
“中医药学的发展十分艰难曲折的。它跨越了数千年的时空,经过了历代社会文化的洗礼,也同时经受了无数的考验和磨炼。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同各种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是历代医家在不懈坚持‘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基础上,发扬‘医者仁术’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情怀,以及在同‘巫医’、‘巫...
- 2013年6月5日□ 博物馆在免费开放中寻找新的发展契机
摘要:我国博物馆众多,然而管理水平与公众参与热情却始终走低,这样的现实状况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精深的身份不符。而今,政府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出台政策支持部分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这对于博物馆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结合这个背景,借鉴国外博物馆的发展经验,为国内博物馆如何在种种困难中谋求发展的新出路...
- 2013年6月5日□ 关于复旦大学文物保护与复旦校园文化的研究
【关键字】考古复旦大学校园文化建筑风格文物保护复旦精神【摘要】复旦大学,虽然建校不过一百余年,但是作为一所中国顶尖高等学府,其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但是这巨大的历史价值似乎并没有收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复旦大学的各种建筑、规章制度等的不断变化,复旦的历史气息、传统氛...
- 2013年6月5日□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而中国的文化遗产则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表现。通过文化遗产的挖掘可以发现历史、传承文化,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挖掘文化遗产是有这个必要性可言的。但是过多的对于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也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使历史文物受到损坏,让人们失去对民族历...
- 2013年6月5日□ 关于行业类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和它的发展问题
相比专题类博物馆,大部分行业类博物馆有受众_少、资源收集困难、专业化服务水平低、渠道不畅通,只为建而建,而且资费少、规模不大、宣传力度不够、发展不合理、人才短缺的问题。而一些主题类博物馆有较大优势,因为国家会给予他们支持,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量,有较固定的观众,一般有良好的先天条件和生存环境。行业类...
- 2013年6月5日□ 迷失的“秋菊”一代 ——从基层法律建设看中国法治的未来
摘要:中国法治要从根本做起,从基层做起。中国农村的法律建设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法律之路。要保障农民的法律权利,涉及到中国社会实际的文化的背景。要全面建设基层法律体系,就要从最底层的、最基本的思想意识、制度体系等方面做起,从根本上确保我国农民的法律维护的稳定基础和深入扎实的前提,为以电影人物秋菊为代表的...
- 2013年6月5日□ 学生讨论发言稿:流行性斑疹伤寒
又名:虱传斑疹伤寒通过虱子来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仍然属于人-虱-人传播的疾病,这种病只会感染到人,在动物中是没有的。人是唯一的宿主,体虱是传播媒介。立克次体在体虱胃肠道上皮细胞中生长繁殖,经虱粪排出体外,虱粪污染人皮肤破损处引起感染发病。非常容易被传染。体虱会吸人血,当受染体虱吮吸人血时同时排泄含病...
- 2013年6月5日□ 关于公众考古学的一些观点
本文介绍了什么是公众考古学,公众考古学的发展阶段,公众考古学的意义,以及对实现公众考古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关键字:考古公众化发展阶段意义实现正文: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人们在更多的节假时间走进更多的博物馆,更多的历史...
- 2013年6月5日□ 瘟疫改变世界
摘要: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都是与各种瘟疫相随相伴的。在迷信时代,瘟疫被看做是神灵作对人类的惩罚,瘟疫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灾难——某种文明的消失或时代的倒退,人口数目和劳动力的大量损失、有时候还会带来政治上的动乱。但令我们稍感意外的是,瘟疫同时也在促使科学的萌芽,催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实成为现...
- 2013年6月5日□ 浅议中医现代化
中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作为中国文明史上传承数千年的瑰宝,从古至今一直在医学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其在预防保健,生理调养方面的杰出贡献更是一直为世人所褒奖和赞叹。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医学理念和治疗方法的传入和冲击,中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回顾茫茫...
- 2013年6月5日□ “黑格尔的道德观及与伦理的关系”讨论稿2
道德是扬弃抽象形式的法发展而来的,是更高的真理,因为只有在作为主观意志的意志中,_才成为现实。作为主观意志的法,道德承认并只服从意志自己。总之,道德就是意志给自己立法。在抽象法阶段,意志在与外物的关系上找了个居所、形态或立脚点;在道德阶段,意志自己与自己发生关系,意志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法只涉及行...
- 2013年6月5日□ 缠绵的双人舞——甲型H1N1与人类的关系
——甲型H1N1与人类的关系摘要:从墨西哥到全世界,甲型H1N1流感病毒又向人类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但这一次,它的毒力不比当年,我们为什么仍如此小心谨慎?疫苗究竟应不应该推广、接种?在此通过对甲型H1N1与人类的历史关系,以及甲型H1N1自身的一些特点来分析它和人类的关系。关键词:甲型H1N1;西班...
- 2013年6月5日□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的现状和大学生如何在其中起到积极作用的思考
[摘要]虽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熟知,但是在具体行动中还是有很多文化遗产由于创造经济价值的需要遭到忽视或遗忘。因而,如何合理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是当代人必须承担的一项责任。[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大学生“许多历史文化遗迹都不存在了,有的只剩下一个名字,有的甚至只剩下了一个遥远的传说。...
- 2013年6月5日□ 中国在国际化贸易中的收获和代价2
摘要:当今世界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各国之间资本、技术、管理快速流动,这对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的国际贸易如何抓住时机,应对挑战,发挥其积极作用机制,尤为重要。对于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收获和代价是如何的,无疑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关键字:国际贸...
- 2013年6月5日□ 浅谈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认识
摘要:“治未病”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思想,而如今的大学生却对“治未病”的思想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有悖“治未病”思想的行为,严重透支着自己的生命。而要使生命可持续的发展,使生命质量得到提升,从大学时代起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治未病”的思想指导我们的生活,延年益寿。关键字:治未...
- 2013年6月5日□ 浅析起源问题——关于人类、农业、城市和国家2
上过一学期的“考古与人类”课,从考古学的视角了解了一些关于人类以及人类社会起源的情况。有感于此,希望趁期末论文的机会进一步探讨有关起源的诸多问题。必须承认的是,有关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城市起源和国家起源的问题都是相当宏大的课题,国内外著作对此的研究颇为深广,成果也颇丰,然而由于这些问题的实证性不强,...
- 2013年6月5日□ 走出中医药“科学化”的怪圈——论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药现代化”口号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0年3月,中央卫生部在召开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时提出了关于中医现代化的问题,于是各中医研究机构都纷纷展开了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可是将近30年过去了,可以说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并不顺坦,人们企图用现代科学知识来解释中医的科学性,将现...
- 2013年6月5日□ 议中医“治未病”
摘要:中医治未病思想是那么神奇,却也那么隐秘而不为常人所知、所用。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医治未病呢?中医治未病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当下的我们又怎样更好的利用中医治未病这一思想呢?关键词:中医,治未病,预防,养生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
- 2013年6月5日□ “治未病”思想的复兴——我对“治未病”思想的认识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被历代尊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书中有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这样的论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里的“治”,有调养、调摄之意...
- 2013年6月5日□ 一代天骄——《草原帝国》读书报告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我国的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就面积而言位列全世界第三大国。但是,现在我国的国土面积远没有历史上最大时期来的广阔。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我国曾经最广阔的时期,东至俄罗斯,西至地中海地区,全部都是“中国”的领土,那个一度让世界侧目的国家——草原帝国。也许说起我国疆土最辽阔的...
- 2013年6月5日□ 利玛窦的中国之路——读《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陌生的,历史上来到中国最著名的两个欧洲人,一是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另一个便是十六世纪的利玛窦了。《马可•波罗游记》震动了欧洲,使欧洲人知道有一个强大的鞑靼君主,统治着一个土地广阔、民物富庶的大国。然而随着明王朝的建立和中西交通的隔绝,这个东方大国逐渐...
- 2013年6月5日□ 论文:中国古代的同性恋现象
近年来,同性恋成为新的社会热点问题,但是同性恋现象并不新鲜,自古有之,中国最早有关同性恋现象的记载就可以追溯到商朝。同性恋现象伴随着朝代的更替,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环境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性恋现象的存在有其必然性,那么人们对其持怎么样的态度呢?或许能给现在纠结于同性恋问题的我们一些启示。关键字:...
- 2013年6月5日□ 我们需要怎样的地方性博物馆
有些地方性的特产,文化正代表了地方的特色,他们受限制被个人单独保管,而成立相应的地方性博物馆,正体现了地方性艺术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博物馆文化逐渐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今天,地方性博物馆对普通群众的生活也渐渐有所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博物馆,开始走进博物馆。作为与普通人接触最广泛的地方性博物馆,我...
- 2013年6月5日□ 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认识
09300440009盛纯摘要:圣人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这一“治未病”的先进科学的思想早在几千年前就已成为中医的至高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完善,这一思想日趋成熟,体系也日渐完美。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养生保健的概念有退化的趋势,疾病已成为人类所面临...
- 2013年6月5日□ 大发展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忧患与希望
中国是文明古国,数千年来留存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而现如今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和保护它们,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我们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
全部栏目共
1197808篇文章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页次
5082/前6594页
30篇/页 转到第
页


鍏嶈垂鍔犲叆鏈珯

文章搜索

热门范文

娴f捁顥嗘稉鎾寸埉

鐞涘奔绗熸稉鎾寸埉

閼哄倹妫╂稉鎾寸埉

閺冭埖鏂傛稉鎾寸埉